时候,养过一只小狗。是在菜市场门口看到的,小小的,毛茸茸,一双黑眼镜水汪汪的,叫起来细声细气,一看便觉得很可爱。当时的我停在那里便挪不动脚,央求着“买给我吧,我想养”,“养只小狗可不容易,谁来喂,谁打扫,谁陪它玩”“我、我,我喂,我打扫,我陪它玩”我举着手大声说。于是,我如愿得到了一只小狗。每天喂它吃东西,给它梳毛,打扫卫生,和它一起玩儿。可是不久,我便厌倦了,我要找朋友出去玩,要看动画片,要读书、要学习,要做的事情好多好多,哪里有那么多的耐心耗费在不停打扫,注意小狗食物的事情上,更何况,它还不分时间段的呜呜叫,让睡眠浅的我不胜其烦。“我不想养啦”我低着头对爸爸说。“那你想让谁帮你养呢”爸爸看着我严肃的问“你选择了养它,答应了要养好它,那么这只小狗就是你的责任,怎么可以因为一点困难就出尔反尔?你应该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”爸爸语重心长。最后,在父母的帮助下,这只小狗我养了五年,直到走丢了再也没能找回来。这五年间,在忙碌的时候,可以请求爸爸妈妈的来照顾,但我一直记得这是我的选择,我的责任。
楼门口常年徘徊着一只猫,姜黄色的,总是懒洋洋的趴在门口晒太阳,那是在一个初冬小雪的傍晚捡回来的,刚断奶的样子,“这么小的猫,没人管可能过不了冬,是个小生命呢,养到春天再让它自谋生路吧”爸爸边这样和我说着,边找来一个箱子,放上了旧衣服,给它安了家。春去秋来,小黄猫变成大黄猫,它似乎知道我们对于它生命的尊重,认定了这里,赖着不走了。
小时候在物质上我几乎没缺过什么,我的要求只要能给出合适的理由他们便予以满足,我的选择只要大方向正确,他们便予以支持,但他们严格要求我不准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,不可以乱动他人的物品,也要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。所以从小我就是个特别规矩的小孩子,从不乱翻乱动,对物质也没有很大的欲望,不会为虚荣迷失双眼。也习惯了为自己的选择努力与承担责任。
家风,初闻这个词还是2014年春节的时候。央视播出的《新春走基层?家风是什么》系列节目,让家风这个词走入大家的视线。“家风”是什么?正如 一千个读者,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。对于家风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。有人说,有人说,“家风”是勤劳节俭;有人说;有人说,“家风”是朴实诚恳;有人说,“家风”是要自强自立。曾国藩留下“勤、孝、俭、仁、恒、谦。”的六字家训;士先器识,而后文艺”,是丰子恺定下的家训,他教导子女要先学做人,后方可谈学问、艺术。范仲淹说“孝道当竭力,忠勇表丹诚;兄弟互相助,慈悲无边境。”这些都是对家风的诠释。
我家是万千大众中普普通通的一家,没留下过家书、家训、家规,但从小就有坐有坐相,站有站相;吃饭不许剩饭,不许把菜翻的乱七八糟;看到人要有礼貌;回家要跟长辈打招呼;不能偷东西,不能撒谎骗人等等的念叨与教导,这些父母的唠唠叨叨,我想就是家风最质朴的表现,原来家风一直都在。
有了孩子以后,我常常在纠结,我希望他可以善良,却又不想他受到伤害,我希望他脚踏实地,却又不想磨灭他的创造力,我希望他乐于助人,却又怕他毫无原则。诚信、正直、善良、勤俭……这些美好的品质我希望他能有,但我同时也渴求他能平安顺遂一生,对他我不知所措,要给他怎样的教导?直到有一天,下班回家,看到爸爸抱着儿子在门口喂猫,他拿着食物,啊啊叫着,对大黄猫伸出手,爸爸一边揽着他,一边对他说“猫猫饿了,要喂它吃东西对不对,小心不要被咬到,你可以摸摸它,但不要揪它的毛,猫猫也会痛的”我不知道他是否听懂了,但看到他带着灿烂的笑,小心翼翼的摸着猫,钻进父亲的怀抱,亲昵的叫着爷爷的时候,我突然释然了。家庭的传承真的很奇妙,大多时候,没有办法用语言清晰的表达,但亲人之间细微的动作,长辈们的言传身教,将随着记忆伴随人的一生。就像父母对我的影响一样。
每个人的身上都深深烙有家风的印记,家风往往是无形的,却在行为中得以学习、体现和发扬。你的一举一动,一言一行,都体现着家庭的记忆与影响,展现着家庭的气质与风尚。
家,不仅是生命降生的地方,也是伴随生命成长的地方。如果说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种子,家庭就是我们今生的土地。责任,爱心,善良、坚守等等,这些家风中不可或缺的优秀基因,在家庭多年的言传身教中,我在慢慢学习着。而这我也将身体力行的传承给我的孩子。
“行之苟有恒,久久自芬芳”家风不是简单的词汇,它来自家庭的言传身教,是血脉的传承。
相关新闻